法学院法学专业办学二十周年庆典之回响――李向平教授到我院讲学
在全院师生欢度校庆和院庆的日子里,又一位学者为我院师生开讲。12月3日,华东师大李向平教授应法学院邀请在雁山学术报告厅举行主题为《什么是信仰与中国信仰》的学术报告会。出席本次大会的有肖富群副院长、石大建博士、覃琮博士、蔡慧玲博士等老师以及法学院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肖富群副院长主持了本次报告会。
李向平教授是我校77级历史系的校友,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宗教社会学、当代宗教与中国宗教史等。其研究成果颇丰,近年来在海内外发表有关当代中国宗教宗教社会学方面的论文近百篇。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仰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对变迁中的中国来说也越来越重要,而信仰是中国人用得最多却用得最混乱的。”李教授说,因此,他首先对信仰的概念作了定义“信仰是一种终极关怀。”而且深入浅出地从自然崇拜到超自然崇拜说明宗教的本质和来源,大家对历史上宗教信仰的发展与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
紧接着,李向平教授说信仰是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构造”,又从信仰的关系、中西方信仰的差异、各类崇拜的特点及对比等方面对其进行评述。他指出中国人传统的信仰主要是对天命的信仰,对祖宗的信仰,对圣人的信仰,解释了中国当时的信仰现象,同时指出在现代的社会中,由于私利的问题导致了信仰的不同,这样的历史对比,让大家更了解我国的信仰的变化。
随后,李向平教授就宗教现象对当代中国的信仰影响做了深刻阐述。其中,李向平教授结合一些实例、图片资料以及自身经历生动地解析国人当前信仰的现状、结构及信仰方式。他说中国无宗教但有信仰且信仰认同缺失,神本信仰与人本信仰并存,公共信仰与私人信仰并存,中国的信仰方式有天命信仰、社会精英信仰、权利信仰等。他的风趣幽默且极具内涵的话语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及思考,同学们受益颇多。
最后,同学们纷纷向李教授请教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且得到了李教授的详细讲解。
(文:法学院记者团韦康宁、刘纯业、校通讯社采编部记者王倩倩 编辑:苏明)
李向平教授为我院师生作报告

肖富群副院长主持报告会

同学们踊跃提问

报告会结束后,到场老师与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