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专题: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专业建设目标,法学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院整体科研水平,注重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带动教学、提升教学,使教学与科研相互驱动,形成了科研促教学的可喜局面,发挥了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在《法学评论》、《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501篇文章,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学院以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支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学院定期召开科研与学科建设研讨会,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兴安县和阳朔县召开了科研工作会议,专题研讨科研问题,学院院长周世中教授亲自动员,通过领导动员、典型经验交流、前沿问题探讨等,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同时学院及时完善科研奖励制度,提高奖励力度,激发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热情。
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合作开展理论研究,周世中教授等与桂林市人民检察院合作的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研究课题《刑事公诉中的证据问题研究》,获得了最高人民检察院优秀检察论文一等奖,周世中教授、黄竹胜教授、倪业群教授、蒋人文副教授等目前仍与桂林市及各城区检察院、法院共同承担着一批科研项目。合作研究不仅提升了双方的研究水平,更促进了本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学院在合作研究单位的实习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法院检察院一批有丰富司法实务经验的专家走进了法学院的课堂,每年开设系列讲座,为本科生宣讲司法实务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司法实践的理解,促进了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院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建成了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的精品教材。近几年来,出版的教材主要有《法理学》、《新编经济法教程》、《宪法学》、《婚姻家庭法学》、《法学概论》、《中国法制史》等,其中周世中教授、付健教授主编的《新编经济法教程》,付健教授的《经济法》系列教材、陈宗波副教授《法律的经济解释》获自治区优秀教材二等奖。
科研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学院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术性和前沿性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学术品味,增强学生的学术兴趣。此外,努力使学生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法律实践能力。周世中教授的法学教育专著《法学教育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07年获首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周世中教授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科研促进了教改的深入。法学院以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几年来,学院获自治区教改立项3项,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法学、社会学专业被评为广西高校优质专业,法理学为自治区重点课程、校精品课程,经济法概论、社会学概论为校精品课程,国际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为校重点课程。
科研促进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学院精心组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围绕研究课题和研究兴趣,给出适量的毕业论文选题,供学生选用,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近三年来,法学院学生共发表论文41篇,分别发表在《法学论坛》、《行政论坛》《辽宁教育研究》等刊物上。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1项,“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总之,学院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开阔了教学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法学院召开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会议
我院部分教授获奖证书
桂林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周鸿广为法学院学生作讲座
法学院在桂林市人民检察院设立实习基地
法学院部分教师出版的教材
法学院周世中教授等获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成果一等奖